【摘 要】中国的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国的经济增长中心区域不断向中西部地区拓展,河南也正从过去身处的经济发展平均数之下的洼地崛起。以成本和人口红利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续,生产能力的转型和升级,即产业升级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产业竞争呈现新格局,国际价值链重塑。因此,审视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缺乏价值链高端优势的后发企业对拥有价值链高端环节资源和能力优势的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并购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企业自身因素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技术的严密封锁,很多中国企业仅仅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进而被迫“锁定”于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的微利化价值链低端环节,形成“低端锁定”。自2008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国的经济增长中心区不断向中西部地区拓展。从实践看,河南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正在涌现,跨国并购是企业增加新利润点、解决国际战略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跨国并购有望在短时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实现资源联动、获取技术等,因此,跨国并购有机会为河南产业升级破解“低端锁定”,同时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便捷路径。
二、河南跨国并购的实践探索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产业全球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升级可以通过国际之间资源与要素的流动和转移来实现,而跨国并购作为近年来一种反映良好的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将有助于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开发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和经济增长潜力,成为推动地区乃至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和有效途径之一。
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BVD-Zephyr的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源于中国的跨国并购在数量和数额上显著增长,同时这些跨国并购案例并没有简单重复传统的演化路径,而是并购了比本企业拥有更高技术水平、更多市场资源或更强品牌竞争力的发达国家企业。跨国并购是企业增加新利润点、实施国际战略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利用跨国并购,企业有望在短时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实现资源联动和获取技术等。显而易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是进行跨国并购的前提,而是结果。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发展已经使我国由农业经济为主体向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转变,入世后则更为深入地嵌入了全球性开放经济体系中。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撑下,随着对外贸易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大幅增加,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制造的各类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市场,堪称“世界加工厂”。但这种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只会将中国经济锁定在全球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我国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落差,结构变动的滞后是我国产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根源。只有加快结构变动的步伐,合理调整资源在不同行业的配置,以结构变动促效率提高,才能有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河南省地处我国腹地中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其人口众多,自然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科教和工业基础良好,交通体系比较完备,特别是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生态环境容量大,有较强的产业集聚和承载能力。有关转型期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不仅是前沿性理论课题,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实践课题。
在各方因素的促进之下,像双汇国际并购斯密斯菲尔德、南阳淅减并购意大利Way Assauto、美景并购美国穆尼航空公司、国宇密封并购德国塔机巨头威尔伯特、中原内配并购吉凯恩,这些河南公司做为跨国并购的主导公司不断涌现。利用跨国并购为契机,优秀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资源配置优化、价值链高端化,并对“低端锁定”产生有效突破。
整体来看,河南的跨国并购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偶然性显著。但从现实出发,跨国并购在数量和数额上显著增长,同时这些跨国并购案例并没有简单重复传统的演化路径,而是并购了比本企业拥有更高技术水平、更多市场资源或更强品牌竞争力的发达国家企业,是报道常用的“蛇吞象”现象。实践证明,利用跨国并购助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切合时宜、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明智选择,跨国并购也可以在与国内产业升级活动关联发展过程中迈向更高的层次,这对二者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河南企业跨国并购的经验
当前,从源于河南的跨国并购实践看,对本地产业升级的作用在于两个方面:
(一)通过跨国并购获取资源禀赋实现产业升级
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伴随着前期经济实力的增强,河南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主导作用有效提升。从实践看,河南省企业正系统地、递归地将国际化拓展作为获取关键资源的跳板,这些关键资源能够使公司在国内外竞争中利用国际市场弥补竞争劣势,克服后来者劣势,同时,减少原有体制和市场限制的脆弱性。每一次并购行为都有企业独特的动因,总体来说,跨国并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取战略性资源禀赋从而驱动了产业升级。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后,通过资源重新组合、配置形成新的竞争力。后发企业强调作为全球市场的后来者,他们更加迫切的需要获取战略资产以解决规模小、劳动密集、创新水平有限等问题,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价值创造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实现产业升级。
(二)通过跨国并购获取技术和市场驱动产业升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跨国并购可以为企业打开新市场,提升技术。技术能力的积累过程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物质和时间成本,跨国并购可以为后发企业技术累积到一定阶段后的跨越式追赶,甚至超越提供平台。企业将跨国并购作为一个跳板,用以减少母国的制度和市场约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完成市场战略,获取技术效应、制度效应和市场效应。依据实践经验,跨国并购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和创新,企业得以向产业链的高端位置推进。通过快速的国际化进程、采取组织变革加速挑战全球经济中原有领先的企业,企业将有可能通过战略变革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优势地位,结合技术保障,产生对产业升级的传导作用。
四、政策配套及决策建议
通过跨国并购加速河南企业能力提升,改变追随者和模仿者的地位,转移向更高的竞争地位。河南企业的跨国并购的目标一般为欧美发达经济体企业,通常是弱势企业对强势企业的并购,存在“小吃大”的模式,即并购数量并不巨大,但是并购规模常常具有空前效应,出现“小雨吃大鱼,弱者吞并强者”的现象。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获取品牌、技术、市场和国际化经验。逆向跨国并购企业有机会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弥补其在接近海外客户方面的不足;同时提高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声誉,开拓新市场,是产业升级的便捷之路。
做为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对国外先进企业的并购,引导产业升级。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企业能够实现跨国并购的关键。首先,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跨国并购的各项审批工作。我国对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申请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协调,支持河南企业“走出去”。其次,鼓励企业使用专项“涉外基金”,鼓励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银团服务。当前河南省的跨国并购行为多数要使用财务杠杆,因此资金对并购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次,为跨国并购设立联席协调小组,将商务部门、外管部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工作,为跨国并购提供便利条件。还有,加强国际间交流,帮助企业获取并购信息,多方位促进合作的可能性。最后,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可能的风险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为企业降低风险,提供保障。
(供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原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赵然博士)